首页 >  资讯 >  详情

义演筹款助同行 粤剧戏韵咏全球

2023-08-16 07:47:37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8年,彭溢威组织全球各地粤剧爱好者到佛山寻根。


(相关资料图)

广东八和会馆内的华光祖师像。

一香案,一果品,一纸上书“敬如在”,简单陈设的香案前,几名扮相精美考究的粤剧演员肃穆而立,躬身敬拜。在新西兰,惠灵顿粤剧曲艺团每次演出前,都会在后台拜华光祖师。在华光诞时,庆祝活动则更为隆重。

华光诞,又称粤剧八和祖师诞,是粤剧行业奉祀华光祖师的信俗活动,也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交流粤剧艺术的平台,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遍布全球的八和弟子团结一心、自立自强,推动粤剧在海外传承发扬,并逐渐走入当地政府和观众的视野。

惠灵顿粤剧曲艺团团长曹启兴是当地知名粤剧文武生,在他的带领下,剧团始终坚守八和祖师信仰,恪守尊师重道、传播粤剧的信念。欧洲粤剧研究会联合总会会长彭溢威,心系中华文化传承,推动八和祖师文化在欧洲生根发芽。近日,他们向南都、N视频记者讲述了粤剧八和祖师文化从广东走向世界的故事。

敬如在

登台前祈祷演出顺利 传统民俗坚持多年

依照惯例,在每次演出前,惠灵顿粤剧曲艺团团长曹启兴都会同即将登台唱戏的八和弟子祭拜华光祖师,祈祷演出顺利。这是他们坚持多年的一项仪式。

到了华光诞当天,剧团的庆祝活动则比日常更为隆重。虽没有国内热闹巡游之景,也在祭品、演出上下足功夫。这一天,剧团不仅会准备乳猪、放鞭炮,还会请广东粤剧院的“大老倌”、当家花旦等前来助阵,策划专门的庆祝演出。

因涉及人员调配、服饰剧目准备等,整个华光诞庆祝活动筹备周期长达一两年。活动上,传统例戏《八仙贺寿》是保留节目,以表达众弟子对华光祖师的恭敬之情。场内座无虚席,当地华人华侨、新西兰本土人士及各国粤剧爱好者齐聚一堂观看演出,达六百余众。剧团也曾受邀前往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华光诞庆典。

远在塞纳河畔的法国大巴黎,欧洲粤剧研究会联合总会会长彭溢威的家中,也常设华光祖师的牌位。华光祖师诞当日,彭溢威在家中敬拜过后,回到会所会再次领众会员敬拜。他所拜之“像”同曹启兴一样,均是一纸“敬如在”。

彭溢威向南都记者介绍,因条件受限,没有合适的固定供奉场所。他请教后得知,在纸上书写“敬如在”三字进行奉祀,亦能表达弟子心意。此后,他们便以此为华光“像”,在演出前和华光诞进行祭拜。

相传,华光为治火之神,清代粤剧戏班多用红船穿行于珠三角河网地带,各戏班为避祸,戏前祭拜华光祖师,并渐成习俗。因此戏行前辈极为尊崇华光祖师,认为只有祭拜过华光,求得火神庇佑,才能逢凶化吉,消灾避祸。清光绪十五年八和会馆建成,取义“和为核心,八方和合;自强自立,生生不息;相互关爱,扶助弱群”。自此每年农历九月廿八日华光祖师诞日,均在八和会馆举行奉祀活动。

即便现实条件受限,这一传统民俗也从未间断。在新西兰,为了祭拜仪式顺利完成,曹启兴等人以“上香而不点香”的方式进行,以此恪守地方规制和内心信仰,求得两全。

聚乡情

粤剧寄托对祖国思念 同胞携手回广东寻根

曹启兴是新西兰知名粤剧文武生,1963年生于广州,从小对粤剧耳濡目染,还曾在广州荔湾区粤剧团学习和演出。1999年,他在亲友引荐下,前往新西兰惠灵顿,并跨行成为一名厨师。与此同时,作为粤剧行家的他也被邀请加入了惠灵顿粤剧曲艺团。

那时剧团刚成立两年左右,由当地爱好粤剧的粤籍老华侨们组建。曹启兴向南都记者回忆,初到新西兰时,当地并无祭拜华光祖师传统,彼时的同行多为二三代华裔,从祖、父辈处传承粤剧,以此寄托对祖国的思念,但他们对于其中的文化渊源不甚了解。

后来,随着国内与海外的联系愈发密切,内地、香港的粤剧名伶“老倌”也纷纷到访新西兰交流演出。“他们登台前祭拜华光祖师的传统,就像一阵风吹过来”,让新西兰当地粤剧艺人深受触动,便也跟随国内艺人一同祭拜,延续至今。

与会唱会演的曹启兴不同,彭溢威不会唱粤剧。作为1954年出生于柬埔寨的华裔,他从小听着粤剧长大,当地有专门供奉华光祖师的华光庙。

上世纪七十年代,柬埔寨发生动乱,彭溢威和众多华侨华人只能逃亡他乡,他与不少同胞逃往法国。在大巴黎,彭溢威投身餐饮、服装等行业,悉心毕力,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彭溢威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初到法国时,为了维持生计,根本没有精力唱粤剧。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在当地站稳脚跟,有了安定的生活和空闲的时间,这才重拾藏在内心深处的粤剧爱好。

他从中看到了通过粤剧凝聚的乡情,于是在1992年,他组织成立了法国广东粤剧社。随后,彭溢威联合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瑞士、丹麦等国粤剧爱好者,于1994年成立欧洲粤剧研究会联合总会,不断推动粤剧在欧洲的传承传播。

“我们根本不了解粤剧文化,但听过长辈讲粤剧华光祖师的故事。我们都是出生在国外的华人,有的还不会中文,也从未回过祖国,但不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记得我们的祖籍、记得我们是中国人。”彭溢威介绍,直到1996年,他组织欧洲多国60多位粤剧爱好者回广州参加第二届羊城国际粤剧节,那时“才知道粤剧文化是什么样”。

正是这次寻根之旅,彭溢威了解到华光祖师的文化历史,并将这项传统文化带往欧洲。  

助传承

弟子遍及海内外 已搭建起粤剧交流平台

对于扎根海外的曹启兴而言,信奉华光祖师,不仅仅是求得“保佑红船弟子演出平安顺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好意头,同时也是“尊师重道,不背信弃义,增强内部凝聚力”的必要仪式。

而粤剧能够经久不衰,用艺龄79年的叶兆柏的话来说,正是因为“大家有信仰”。他介绍,借助信仰的力量,粤剧艺人在面对困难时,总能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叶兆柏以粤剧艺人自发组织成立的八和会馆为例介绍,每年春节前的义演活动,海内外的八和弟子均会尽心尽力,唱戏筹款,以解同行之忧。位于广州三元里走马岗路的“八和墓园”,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梨园公墓,正是粤剧艺人此前集体购置的义地。

在多年努力之下,如今的惠灵顿粤剧曲艺团已由初创时的八九人扩充至二十余人。每到中秋、春节、元旦等传统节日演出,总是观者云集。

为了更好地传承粤剧文化,实现长久发展,曹启兴还从观众、朋友中积极吸纳青年粤剧爱好者,培养接班人。他介绍,目前剧团内已有三四名年轻演员。在他看来,华光祖师文化为剧团发展和粤剧传承起到引领作用,也增强了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洲粤剧研究会联合总会组织举办欧洲粤剧文化节,并携手全球粤剧社团到世界各地举办全球华人粤剧文化节,至今已举办近30届。为传承华光祖师文化,2008年,彭溢威还曾组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名粤剧爱好者到佛山举办“粤剧寻根大汇演”,祭拜华光祖师,“我们不再是自娱自乐,已是一种使命”。

粤剧八和祖师诞构建起一个交流粤剧艺术的平台,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并得到全球八和弟子的认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如今,八和弟子遍及海内外,世界各地凡有讲粤语的人群,几乎都有粤剧、粤曲演出活动,在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也相继出现许多八和会馆分会。

曹启兴和彭溢威明显感觉到,在异国他乡,当地政府部门对粤剧文化越来越重视。曹启兴介绍,近十余年来,剧团在新西兰演出的场地费用可享受优惠或者直接免除,也会受地方政府、企业邀请在庆典上演出。彭溢威介绍,他们的粤剧表演在今年3月被列入欧洲当地政府活动,从自己组织观众发展为政府邀请艺术界、文化界人士观看,粤剧文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目前,曹启兴正为下半年的华光祖师诞辰做演出筹备工作,彭溢威也开始为下一届全球华人粤剧文化节选址。“今年可能来不及了,明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我希望把地点定在法国。”彭溢威说。

“广东民俗的海外传承”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陈燕

采写:南都记者 陈燕 实习生 黄鹰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